首页 资讯 正文

合肥又一水厂开启深度处理,百万市民将喝上更高品质水

体育正文 50 0

合肥又一水厂开启深度处理,百万市民将喝上更高品质水

合肥又一水厂开启深度处理,百万市民将喝上更高品质水

原(yuán)标题:锚定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强市(qiángshì)目标,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工作打法、战法 百亿江淮粮仓破解“农(nóng)字号”提振密码 椿树村的有机黑土(tǔ)豆、曹寨村的五谷杂粮、姜堂村的土鸡蛋、梅寨村的芥菜丝……今年“五一(wǔyī)”,位于安徽阜阳市颍泉区(yǐngquánqū)宁老庄镇富民村的城野(chéngyě)露营基地,焕新升级后惊艳亮相,集结众多“乡土好物”的供销大集,尤其受欢迎。据统计,假期期间,营地累计(lěijì)接待游客5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超百万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de)《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多措(duōcuò)并举促进农民增收(zēngshōu)”“持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近年来,阜阳市锚定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强市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qiānwàn)工程”经验为引领(yǐnlǐng),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工作打法(dǎfǎ)、战法,一幅幅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精心培育瓦大番茄(fānqié)种植。 全国劳动模范(láodòngmófàn)徐淙祥站在丰收的(de)麦田中。 A10-A11版图片/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粮食产量(liángshíchǎnliàng)连续17年超百亿斤 立夏时节刚过(gāngguò),走进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yǔ)集成示范基地(jīdì),千余亩麦田一望无际,泛着层层(céngcéng)绿浪(lǜlàng)。“看这麦穗颗粒多饱满,再过20天就全部熟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基地党支部书记、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淙祥随手掐下一颗麦粒,搓了搓递给记者。 72岁的徐淙祥与种地打(dǎ)了(le)一辈子交道。他(tā)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进行小麦、玉米(mǐ)、大豆等作物(zuòwù)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家喻户晓的“种粮能手”,其合作社内的个别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超800公斤。“以前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是拿起手机点开关。”徐淙祥如数家珍地说道(shuōdào),基地里,配备了臂展近50米的大型自走式桁架喷灌机,可全自动浇水施肥;用无人机喷药,一晚上就能喷完1230亩农田;农作物收割(shōugē)也实现了全自动化。 近几年,徐淙祥(xúcóngxiáng)不仅自己持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还牵头成立了(le)太和县(tàihéxiàn)种粮大户协会,指导各乡镇成立科学种粮理事会,并依托协会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增收(zēngshōu)行动。目前,协会发展会员近千名,通过“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太和县30万亩(wànmǔ)小麦、20万亩大豆、10万亩夏玉米的优质高产(gāochǎn)和节本增收,比一般大田增收10%以上。 今年“五一”前夕,基地配套的(de)农事服务中心竣工。“中心不仅可提供农业产(chǎn)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性服务,还将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关于智慧农业、农机作业等各类培训,承担更多的农业示范项目。”兼任阜阳市种粮大户协会会长的徐淙祥介绍,阜阳是安徽省(ānhuīshěng)内唯一一座(yīzuò)没有山的城市(chéngshì),沃野千里、水系(shuǐxì)众多,农业底蕴深厚,用不足全国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近1%的粮食。“希望我们的‘种粮经’能(néng)让更多地方受益。” 自2008年以来,阜阳粮食(liángshí)产量(liángshíchǎnliàng)连续17年超100亿斤,是名副其实的“百亿(bǎiyì)江淮粮仓”。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465.45万亩(wànmǔ)、总产达107.76亿斤,均保持在安徽省首位;优质粮食播种面积860万亩,同比增加40万亩。 特色农业产业(nóngyèchǎnyè)“百花齐放” 在(zài)颍东区插花镇板桥村的(de)“瓦大番茄谷(gǔ)”,整整780亩大棚,仅种植着鲜食番茄这一种蔬菜。步入大棚,一垄垄番茄长势喜人,青翠(qīngcuì)的果实挂满藤蔓。工人在大棚里来回穿梭,忙着为番茄整枝,这样可以让养分最大程度供给番茄果。 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kējì)有限公司项目总监亓文明介绍,公司始创于2014年,成立初期就以(yǐ)扶贫农场的形式带领周边农户种菜、卖菜(màicài),目前已发展(fāzhǎn)成为一家专注于鲜食(xiānshí)番茄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国家(guójiā)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年产量1800万斤,年产值高达2.6亿元。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资产租赁等方式,公司累计投入4143.85万余元助力乡村发展集体经济,辐射带动1500多人就业(jiùyè)。 “优质、绿色和生态是农产品的品牌底色。”亓文明说(shuō),眼下,社会正进入“精消费时代”,消费分级加速,企业提供的产品自然要跟上步伐(bùfá)。公司自主研发的“瓦大1号”鲜食(xiānshí)番茄,是企业的拳头产品(quántouchǎnpǐn),深受消费者喜爱。该产品种植基地遍布上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hēilóngjiāng)等全国各地。伴随着长三角(zhǎngsānjiǎo)一体化,瓦大番茄的身影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高端商超里。去年,公司还(hái)创新推出番茄汁新产品,掀起健康新浪潮。 瓦大番茄的“出圈”,是阜阳推动特色农业(nóngyè)产业发展(fāzhǎn),持续实施龙头企业引育行动的缩影(suōyǐng)。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阜阳市积极培育“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颍州鸡蛋、太和香椿、阜南芦蒿、临泉白山羊、颍上(shàng)花鲢……一大批在省内外叫得响的特色农业品牌(pǐnpái)纷纷涌现(yǒngxiàn)。为有效提高产业知名度,阜阳市同步开展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皖美农品等申报工作,推进特色农业发挥最大资源优势。 同时,重点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业态类型丰富、综合实力(shílì)较强的(de)特色产业村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创建全国(quánguó)农业产业强镇6个;成功实施中药材产业集群太和项目、酥梨产业集群阜南项目、皖北大豆产业集群项目,培育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shìfàn)村镇10家、省级(shěngjí)“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5家。 第一产业“接二连三”上台阶(táijiē) 距离(jùlí)阜阳主城区15公里的(de)(de)田园深处,一座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打造的城野露营基地正焕发勃勃生机。自2023年运营以来,这个新晋网红打卡地已接待游客2万人次(wànréncì),2024年创收260万元,成为当地农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板。星空草坪上的野趣露营、自然学堂里的农耕体验、萌宠乐园中的快乐互动……一起(yìqǐ)勾勒出乡村(xiāngcūn)振兴的多维图景。 “我们正以‘田园综合体’的理念重构乡村价值。”身兼颍泉区富民晟焱(yàn)供销合作社总经理、富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cūnwěihuì)主任等数职(shùzhí)的付成林,向记者描绘着村子的发展蓝图,从星空露营到(dào)篝火晚会,从自助烧烤到足球运动,从军事特训到水上(shuǐshàng)娱乐,10多个特色业态将(jiāng)形成昼夜联动的消费场景。“未来这里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村’。” 作为省道明星村,富民(fùmín)村去年入选安徽省和(hé)美乡村精品示范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7万元。然而,曾经这里不仅是软弱涣散贫困村,而且直到2018年村集体收入也仅有37万元。近年来,富民村通过“乡村振兴(zhènxīng)合伙人计划”,推动(tuīdòng)第一产业“接二连三”上台阶(táijiē),实现全链条融合发展。 随着食品科技龙头企业的引进,订单农业、果蔬初加工、产品销售等(děng)环节被打通,就近带动了50-65岁留守群体(qúntǐ)600余人就业,年发放工资近千万元;占地3000平方米的烘焙食品加工厂的投产,让村(cūn)里(cūnlǐ)的小麦实现“田头到餐桌”的跨越。“目前,富民(fùmín)村还与苏州一家上市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联合投资1.2亿元建设富民村果蔬加工产业园(chǎnyèyuán),打造皖北最具影响力的水果(shuǐguǒ)精深加工基地。”付成林说。 在阜阳(fùyáng)绿色食品产业(chǎnyè)“双千亿”计划推动下,这样的(de)融合创新正在全域开花。2024年,阜阳市规上农产品加工(jiāgōng)企业达(dá)431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645亿元,居安徽省前列;全市(quánsh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9元,同比增长6.6%。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田间地头的土特产到文旅融合的新场景(chǎngjǐng),阜阳正在破解农业大市的转型升级密码,每一次产业跃升,都在续写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的时代答卷。
合肥又一水厂开启深度处理,百万市民将喝上更高品质水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